行业新闻 2025.09.09
01行业发展历史
◆ 行业起步
在20世纪30年代初,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开始出现由英、美等国开办的医院设立的假肢支具室和私营作坊,这标志着我国假肢与矫形器行业的起步。
◆ 行业成长
新中国成立后,各省纷纷建立假肢工厂,为残障人士提供专业的装配服务。改革开放为该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民政部开始负责全国范围内的行政管理,并引进国外的新产品、新设备和新工艺。1979年,民政部假肢科学研究所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国际交流与技术进步。
◆ 现代化发展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假肢与矫形器行业已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全国已有800多家各种规模的康复辅具机构,为残障人士提供全面的服务。同时,行业标准化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全国残疾人康复和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制定多项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此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也为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晋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02行业需求与影响因素分析
◆ 截肢者需求
根据2018年的调研数据,我国肢体缺失者总数约为226万。在这些人中,上肢和下肢缺失者的比例约为1:4,这意味着上肢肢体缺失者大约有45万,而下肢缺失者则高达181万。从性别分布来看,肢体残疾者中男女性别比约为67:33,且在上肢残疾者中,男性比例稍高于女性,约为3.5:1;而在下肢残疾者中,男性的比例则明显更高,达到4.9:1。
◆ 需求影响因素
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经济因素、残疾等级、缺失原因及部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肢体截肢者的假肢装配需求。这些因素不仅包括截肢者的个人特征,如性别、年龄和截肢状况,还涉及到社会环境、经济条件以及假肢技术的适用性等多个层面。
◆ 行业问题分析
目前存在的问题:从整体来看,我国假肢矫形器行业面临技术落后、品牌建设滞后、规模小、管理分散、医工结合不足等问题。虽然近年来残联系统成立了多个装配机构,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设备陈旧、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同时,尽管上肢假肢市场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市场销售和销售利润率均保持较高水平,但整个行业仍需在规模、技术和品牌建设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03行业未来展望
◆ 技术进步机遇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积累与进步,假肢矫形器行业将迎来产品升级。国内在相关领域已具备坚实基础,为假肢矫形器产品的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高校及科研机构在机器人灵巧手方向上的成熟技术,可被灵活应用于假肢产品的研发中,推动新产品的诞生。
◆ 产品发展动态
可以预见,中国的假肢矫形器行业即将迎来重大变革,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中高端产品已成为越来越多截肢者与矫正者的首选。国内品牌敏锐洞察市场趋势,积极投入相关产品的研发工作。目前,已有厂家成功生产出气压膝关节及碳纤脚板,而液压膝关节及智能产品的研发则仍需时日。智能假肢因价格高昂,当前中国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市场前景广阔。展望未来,智能假肢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更多高科技产品将带给穿戴者前所未有的便利与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