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2025.08.05
助行器,顾名思义,是一种用于辅助行走的设备。其主要功能包括支撑体重、维持站立平衡以及辅助行走,旨在提升和改善行走能力。
助行器的种类繁多,从基础的助行杖到更为复杂的助行架和轮椅,它们各自适用于不同的需求。
一、助行器的种类
助行器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四脚助行器、三脚助行器、两轮助行器、手杖等。每一种助行器都有其特定的适用人群和使用场景
一、助行杖
手杖:这个小工具拥有悠久的历史,简单而实用,专为那些手臂力量充沛、握力强劲、平衡感卓越,且能独立行走几步的老年人量身打造。
优点:设计轻巧,便于携带,适应性广泛。
缺点:尽管看似坚固,但其支撑点单一,导致支撑面积有限,因此它最多只能减轻20%至30%的腿部压力。若期望它承担更多体重,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
以前啊,老一辈用的手杖可讲究了,都是实打实的木头做的,上面雕龙画凤的,精致得不得了。有时候,一根手杖不只是个帮手,还是身份地位的标志呢!
到这一代,更注重拐杖的实用性,一方面是因为实木拐杖越来越少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新型的拐杖设计更加科学,高度可以调节,更适合人体使用,同时也集成了不少新功能,实用性更广。
四脚手杖
若您的平衡能力欠佳,不妨考虑使用四脚手杖。这种手杖底部设有四个支脚,能够实现四点接触地面,从而扩大了受力面积,提供更为稳固的支持。四脚手杖的外观如下所示。
使用四脚手杖时,务必留意地面是否平坦,以确保平衡和稳定性。总的来说,四脚手杖适用于康复初期阶段,一旦您的稳定性得到改善,便可以转而使用常规手杖,这样更为安全且方便。
此外,还有一种带有坐凳的三脚拐杖可供选择。尽管它能在您感到疲倦时提供休息之所,但其自身重量也会相应增加。
腋杖:腋杖有助于分散手部和腋下的负重,显著减轻腿部的负担,大约可减少70%至80%。通常建议两侧同时使用,以增强身体的稳定性。
双拐:使用双拐可使腿部承受的重量减轻多达80%。
适用人群:若您上肢功能正常,但腿部存在严重问题,如瘫痪、截肢或骨折,那么腋杖或双拐将是适合您的辅助工具。
好处:超级稳当,支撑的地方大,用起来方便。
坏处:带着走有点麻烦,用久了可能会让腋下觉得有点压得疼。
肘杖:肘杖是在传统手杖的基础上增设了肘托,主要依靠手腕支撑,同时肘部也能提供辅助稳定,从而提供更为稳固的支撑。它能够帮助减轻腿部负担,大约可减少40~50%的重量。
适用人群:如果您握持物品时力量不足,但腿部状况尚可,且不倾向于使用腋下拐杖,那么肘杖可能非常适合您。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单侧或双侧肘杖。
优点:肘杖使用简便,且轻便易携,手部可以保持自由活动。虽然其稳定性略逊于腋下拐杖,但对于日常使用来说已足够。
助行架:现在咱们聊聊助行架。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用它是因为自己站不稳,得靠那个有轮子或没轮子的架子来帮忙保持平衡,然后才能一步步往前走。选哪种助行架,得看你的身体状况怎么样。
四脚框式助行器:这个精致的辅助装置由四个支撑脚和两个把手构成,形似一个迷你四脚怪兽,稳固地立于地面。它的框架采用轻质铝合金材料,使得携带起来毫不费力。把手部分柔软舒适,握持感极佳;而脚底的橡胶垫既耐磨又具备防滑功能,仿佛为地面穿上了防滑袜。
这款助行器专为那些上肢功能尚可,但下肢存在障碍,导致行走不稳的人士设计。例如,那些不幸跌倒后腿部缠绕石膏的患者;关节退化导致步态不稳的老年人;以及那些患有帕金森病,行走时如同在走钢丝的患者。
关于助行器的种类,它们确实种类繁多!有标准的框式助行器,宛如一个四角稳固的小车,提供稳定的支撑;还有阶梯助行器,上楼梯时仿佛有了一个私人助手,每一步都稳稳当当。
框式助行器:常规框架结构,整个主架固定,不能扭动,只能慢慢挪行和推行,挪动的瞬间对使用者的平衡能力是有要求的。
阶梯式助行器:阶梯式助行器相较于传统框架型助行器,额外配备了两组握把,形成阶梯状的四握把结构——两高两低。在正常行走时,用户可以握住高位握把;而在站立或坐下时,低位握把则提供必要的辅助支撑。
目前,多功能辅助设备已广泛整合了坐垫、坐浴板和坐便板的功能。除了帮助行走,它们还能在疲劳时提供坐息的便利,同时适用于沐浴时作为洗澡椅,以及辅助完成如厕等日常活动。
轮式助行器:在传统的框式助行器基础上,轮式助行器增加了轮子,使得推进更为便捷。
两轮助行器:该助行器设计为前部两个轮子与后部两个防滑支脚相结合,避免了使用者需要抬起助行器的不便,从而简化了推进过程。后部的防滑支脚还提供了额外的稳定性,防止助行器失控。特别适合那些上肢力量有限,难以抬起助行器的用户,例如老年人或体弱者。
四轮助行器:其四个支脚完全由轮子组成,使得移动更为灵活。使用四轮助行器可以实现快速行走,特别适合户外使用。然而,由于稳定性较低,它更适合那些具备良好平衡能力的用户。通常情况下,四轮助行器都配备了刹车制动装置,通过手动操作进行控制。
台式助行器(助行台)
亦可称之为成人学步车,助行台由支撑平台、四个轮子及框架组成,主要用于康复训练和站立学步。助行台配备的支撑平台允许上肢借力支撑,增大了承载面积,显著提升了承重能力。它通过助行台推动身体向前移动,底盘的宽大覆盖面积确保了良好的稳定性。使用者被封闭框架所环绕,并有防护垫提供约束,从而确保了更高的安全性,避免了倾倒的风险。
该设备主要适用于康复训练期间的老人或患者,帮助他们强制站立、练习学步以及辅助行走。
说了这么多种助行器,具体怎么选择呢?
在进行细致的分析时,我们应当从多个角度深入探究:
1. 首先,必须全面掌握用户的生理状况,这不仅包括他们的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还应涵盖健康诊断、运动功能受限的情况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此外,用户的日常生活习惯、个人偏好,都是我们评估时不可或缺的考量因素。
2、其次,需要考虑助行器的常用使用环境,如在室内能否周转的开,包括室内、室外,家庭户型、家居面积、门洞大小、楼梯斜坡以及地面平整度等;
3、是否有附加需求,比如需要提供坐板以供休息、是否需要载物、是否需要坐便功能等;
在使用助行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调整助行器的高度,使之适应使用者的身体条件。基本原则是保持正确的姿势和使用时的舒适感。
2. 安全检查是不可或缺的步骤,以确保助行器的使用安全。具体检查项目包括:
- 确认助行器的展开与收纳是否顺畅无阻;
- 检查所有部件是否牢固,无松动现象,并确保助行器表面无毛刺;
- 核实支脚或轮子是否稳定地接触地面,以及轮子是否运转灵活;
- 检查定位销是否牢固可靠,能够确保助行器的稳定固定。
选择轮椅确实需要细致考虑。轮椅按动力源可分为手动和电动两大类,价格区间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在选择轮椅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 使用者的个人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体重、下肢功能以及整体健康状况。不同的功能障碍对轮椅有不同的需求。
2. 使用者是否有能力驱动轮椅,这主要取决于上肢和下肢的协调能力是否满足驱动轮椅的要求。需要综合评估上肢的肌力、协调能力、关节活动度以及坐位稳定性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轮椅。
具体选择建议如下:
① 若使用者的双上肢具备驱动轮椅的能力,可根据个人偏好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轮椅。
② 若使用者的双上肢虽不能直接驱动轮椅,但手指尚有操作开关或方向器的能力,可考虑选择电动轮椅。
③ 对于偏瘫使用者,或仅有一只手能驱动轮椅的情况,可选用偏瘫专用轮椅,或单侧驱动轮椅,亦可选择电动轮椅。
④ 若使用者完全无法操作轮椅,需由他人推动,则应选择护理型轮椅。
4、选择合适的轮椅尺寸
为了确保专业轮椅的适配性,必须对使用者的身体尺寸进行精确测量,以确定最合适的轮椅尺寸。这包括测量椅座的宽度和深度、靠背的高度、扶手的高度,以及椅座至脚踏板或地面的距离和姿势支撑系统的尺寸等关键参数。对于那些需要长期依赖轮椅的人来说,前往专业机构定制一款量身打造的轮椅是明智的选择,这样可以确保轮椅在各方面都与使用者的身体完美匹配,从而提供更为舒适的坐感。
5、轮椅的使用环境
轮椅的使用环境包括室内外的多种用途,需要考虑家居空间的大小、门洞的宽度、地面的平整度等因素,以确保轮椅的尺寸适合进出和在不同环境中顺畅行进。
手动轮椅
手动轮椅通常归类为护理型轮椅,依赖他人推动以行进。因此,选择时应主要关注使用者的舒适度和移动便利性。重点考虑的因素包括轮椅的材质和尺寸。
电动轮椅
电动轮椅的使用要求使用者具备一定的智力和操作技能,因此它们更适合年轻人、康复状况良好的伤残患者以及反应敏捷、活力充沛的老年人,例如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选择电动轮椅时,需要考虑的方面包括稳定性、操控器的灵活性、电机和电池的性能、续航能力、最高速度、爬坡能力、制动系统的性能以及刹车距离、轮胎的减震效果等。如果计划外出,轮椅的尺寸是否能够适应汽车后备箱是一个关键因素。对于没有电梯的住宅,轮椅的搬运可能是一项体力挑战,选择轻便型轮椅可能会牺牲一些稳定性。因此,选择时需要综合考量各方面的因素。
进一步而言,还有小型四轮车,这类车辆对使用者的要求更高,适用于远距离出行。在选择轮椅或代步工具时,应考虑其是否最能满足使用者当前的实际需求。效果不仅取决于价格的高低和科技含量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它是否最适合使用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