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已 圆满闭幕

Language: CN EN JP

进入老博会
关闭
<返回
与50,000专业买家共赴中国最大的福祉康复盛会

行业新闻

展位申请 免费领票

特殊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交流会在京成功举办

行业新闻 2025.09.26

2025913日,由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委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主办,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承办,北京市、四川省、江西省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及湖南省特殊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协办,华夏出版社特殊教育编辑出版中心作为支持媒体的“特殊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交流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本次会议以“特殊教育从技术演进到数字化应用”为主题,汇聚了国内特殊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数字化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创新应用与发展路径。

 

 

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党委书记李岩、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许家成教授等领导出席并致辞。

 

 

在专题演讲环节,多位专家围绕特殊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数字素养、虚拟现实等议题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特聘教授许家成及许阳双“从隐性歧视到公平教育:教育偏见诊断AI赋能机制研究”为题,以UDL的融合教育偏见词汇检测系统为案例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消除教育偏见、促进教育公平中的潜力。认为消除偏见是融合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应从融合教育文化的新视角发展新技术。以UDL的融合教育偏见词汇检测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在学术理论层面揭示偏见的隐蔽性和理解偏见的成因与机制,在教师与教育实践层面帮助教师自我觉察以及改进课堂与沟通质量,在学生与公平层面降低不平等与排斥以及增强归属感和心理安全,在政策与系统层面提供可度量的证据以及支持政策制定与改进。该系统的真正意义在于让教师在自觉、正向的环境中逐步提升专业觉察力与包容性教学能力。包括5个理论框架、10个理念对应、4个典型场景,技术亮点在于规则+NLP+大模型协同、“AI负责理解”“规则负责边界”“知识库负责一致性”。

 

 

重庆师范大学特教学院特教系主任魏寿洪教授围绕“从社交媒体素养到数字素养:特殊学生必备技能”主题,基于扎实的2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实证研究成果探讨了特殊学生数字素养的价值、内涵及信息技术在数字素养提升干预中的关键作用。认为社交媒体的价值在于可以提高特殊学生的社会参与度、促进职业发展,也尝试编制了社交媒体使用技能评估量表评估特殊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技能,但是在数字化技术时代,特殊学生面临操作技能障碍、信息处理障碍、社交功能了解有限等问题,他们又尝试开发特殊学生数字素养评估量表,包括数字生活素养、基本操作素养、数字沟通素养、数字安全素养、数字创新素养、数字信息素养六大素养。

 

 

 

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教授姚登峰“替代还是共生?人工智能对特殊教育的范式挑战与重塑”的演讲中,呼吁AI不是特殊教育的终点,而是重新定义教育公平的起点,需要构建包容、公平、富有人文温度的教育生态。认为教学实践重构要从面对面到人机协同,教师角色重构要从执行者到设计者,制度文化重构要从技术嵌入到系统再造,未来路径应走向人本共生,AI 替代而是共生。

 

 

豫章师范学院融合教育教研室主任崔芳芳则展示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特教教师行为矫正素养培育中的创新应用。依托特殊教育一流专业和《行为矫正技术》课程的建设平台,经过20几年的建设,目前将该门课程改革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智慧课程,经过需求分析后,开发出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软件,应用到《行为矫正技术》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中,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获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董艳莎、北京市盲人学校校长陈彦舟分别从数智技术赋能特需学生个性化成长、数智赋能特殊教育生态建设等角度分享了创新实践案例。董艳莎副校长介绍了长沙特教学校在数字化转型中构建的顶层布局、基座支撑、场景深耕、治理赋能四位一体的“长特模式”。陈彦舟校长基于如何有效运用前沿技术破除传统教育壁垒,为特殊需要学生构建更加公平、高效且富有人文关怀的学习环境的背景,打造"技术驱动、融合创新、服务精准、治理高效"的数智赋能体系,并贯穿北京市盲人学校教育教学全环节,构筑北京市盲人学校数智赋能的“硬支撑”与“软环境”,以“微场景”透视数字赋能。

 

 

沈阳大学戴玉梅教授“特殊教育学校提升数字化素养校本课程开发及实践研究”为题,介绍了特殊教育学校数字化素养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通过找准问题、持续发力,模式创新、多措并举,扎根特殊教育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推广应用、辐射示范,推动师范生创新实践课程建设与发展。

 

 

成都武侯特教学校的蔡晓莉校长分享了“基于行为综合干预模型的AI智能体的创建与应用”,介绍了他们学校基于特殊教育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行为干预理论体系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当前行为分析工具不足、行为数据采集难题、传统干预局限、缺乏系统化的数据分析平台等行为干预痛点问题,创建了适合武侯区的武侯特色的行为干预综合模型,经过六年的研究与实践历程,构建了智能服务平台、资源支持平台、协同服务平台,并借助蔡晓莉名师工作室平台开放共享。

 

 

此外,北京松佰AI精准康复平台创始人鲁海峰作为企业代表,分享了AI康复服务-运营商”的创新模式,体现了科技企业与特殊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

 

 

本次交流会不仅展示了特殊教育数字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为学者、实践者与企业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数字化转型将为特殊教育带来革命性变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入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特殊教育向更加精准、包容、高效的方向发展。正如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许家成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所强调,数字化转型是特殊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技术的赋能将为实现更加公平、包容的教育环境提供强大支撑。

 

 

 
 

会议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落下帷幕。当天下午,与会嘉宾还参观了特殊教育数字化展览,进一步体验和交流技术创新成果。此次会议为推动特殊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思路与合作契机,将进一步助推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事业迈向创新与高质量发展高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倒计时|全球顶尖助残科技集结!2025福祉博览会亮点抢先看

 

展位申请 免费领票